第三次來到芝加哥,這次成績是三次中成績最慢的一次,卻也是被診斷有脊椎神經壓迫問題後,成績最好的一次,這次拿掉護腰,憑著經驗跟直覺,總使每月的里程數依然少得可憐,好在有周周的肌力訓練加上偶爾的提拉皮斯,讓我的BQ之路似乎又燃起了一點希望, 最後43.5公里花了4小時5分,我覺得挺好的,跑完後隔天要蹲要跑似乎也都無礙。
10.9當天早晨,與友人們共同前往賽事會場,不知是否是錯覺,感覺今年沒有往常擁擠,雖然還是人很多,但參賽者疑似比之前兩次少。
約莫快七點,我一個人前往我的起跑等待區,寄完物後快速的排隊上廁所,今年的天氣跟之前兩次相比,又更令人滿意了。
賽前的設定目標大概希望用時速十公里完跑,但如果這不是一場A級賽事,或許我可以稍微試試用比預期快一點點的配速看看前30km的狀態,破不破四不是這場賽事的重點,而破四對我而言意義不大。
起跑後,心跳一直維持在160-170左右*(難見的低),此刻速度都在5分30秒內,如果心跳不再往上飆,就算腳酸,應該可以在約莫四小時回到終點。
過了半馬後,手錶上顯示1hr50分,但此刻大會的里程數一直少一公里,也就是說我最後極有可能是43.5-44km才能抵達。
賽道上的群眾一樣的熱情,看到很多人拿川普開玩笑,海報上寫著:川普可以競選的話,你也可以完成一個馬拉松。
我一直緊緊跟隨著四小時的pacer,但是突然有個老外跑來問我們這是四小時團嗎?為什麼這個速度比四小時要快很多,確實按照這個pacer的速度我們可能在3小時55分左右就會回到終點。
按照時間吞下補給,兩腳雖然開跑沒多久後有些微不適,但一路也能挺跑過半馬,25公里這時候速度開始下滑,停下來拿出madform double power強效修復(http://www.bquin.com/item.html?id=madDoublePower120)往兩腿塗抹,還有不知為何一直很痠的肩膀,塗完後,跟自己說下一個五公里才能停下,再度啟動後有些困難,一度覺得是不是只有6分多速,但是看錶實在太驚人了,速度回到5:30-40左右,雖然腳掌不知道為何每每落地都相當疼痛(疑似末梢循環不佳的問題),憑藉前兩次來芝加哥馬的經驗,脫掉鞋子也不會有用,因為不是水泡,不是破皮,純粹就是落地就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試圖忽略這個落地的不適感。
八年的訓練成果與成長是對於一場馬拉松的時間似乎更能夠從容以對,身體隨時可以做最好的調整,後腳痛時,念力就集中在大腿前側發力,這也是馬拉松之所以迷人的地方-你永遠可以找到一種方式完成每次任務。
通常過了32公里後,我整個人就會又回過神來,原因是只剩下不到一小時,我的比賽就會結束。我得好好利用這最後10公里感受一下賽道的美麗與跑者的激情。手錶來到42.2公里時,時間是3小時58分,嚴格說起來,我的設定目標算是達成了,但大會里程還有約1.5公里,試著靠上半身的旋轉減輕雙腳的負擔,最後800公尺是個上坡,兩邊的群眾激動地為即將完賽的每個跑者大聲喝采,通過終點時,我明顯感覺我的身體比前兩次完賽時都來得強壯,這應該是最值得感到開心的事。
拿著完賽獎牌,我想起了我的啟蒙教練,彼德潘先生,這麼多年,他給予我最多的是在訓練及面對賽事的觀念,最後證明這些都是面對緊要關頭時最寶貴的秘密武器。還有我現在的體適能教練 Boxer Li,讓我能擺脫護腰跑步,減少神經壓迫的問題,以及增加脊椎的健康度防止腰椎持續惡化。
訓練很辛苦也可以說有點枯燥,但沒有透過這些訓練,面對逐漸老化的身體,不管是身體或心理,我們將無法持續茁壯。
live stron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