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住在京城的友人來訪,最後不歡而散。進入40歲,對於不歡而散這件事,在心中扎實的埋下了某種痛苦與無奈,當然還有許多的不解。我們來自不同的道路,好好說再見這件事至少在我心中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知道自己因為性格中的某種反骨或者固執,用了一種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傷害到別人的自尊或是毀掉別人的好心情,想起來心中不免有種崩潰感。

 

對於40歲這件事,比起30歲時的心情明顯的要來得複雜許多,並沒有得到一種孔老夫子說的:四十而不惑,人生也沒有因此而變得一片光明。但確實在 family 這件事上,盡量跟父親處於一種和平相處的狀態,也盡量用一種柔軟的方式來處理他的情緒,這是不管幾歲,都需要修補的問題。

 

這種無法排解的情緒順應著寒冬的凜冽,似乎有點找不到出口的樣子,有天在公車上竟不顧一切地哭了起來,決定去書店走走,狂掃了一些書回家。

 

這一年來發現,心情極差的時候,似乎能從閱讀上得到一種解脫。最近在讀的是村上春樹的<<身為職業小說家>>,因為是跑者的關係,對此人一直有一種熟悉感,對他的文字的理解程度顯然容易許多,他有一種剛毅是我覺得身為人應該都要培養的。當然對於人生究竟要不要吃苦這件事,真的是見仁見智。但回想自己過往在面對逆境以及追尋自己的夢想時刻,我確實有一種慶幸,還好當時堅持下來了。或許不堅持也可能有一種意想不到的結果,但起碼對於目前的狀態,某種程度,我覺得已經比很多人來的幸運了。

 

前兩天去看了<<寂寞公路>> the end of the tour,是真實故事,才華洋溢的憂鬱症作家,與憂鬱症纏鬥了20幾年,最後在46歲那年選擇了上吊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電影裡,有一幕他對一名正進行著貼身採訪來自紐約某雜誌記者說(意思大概是這樣):人們選擇要自殺時,心裡有時想的是如果現在不自殺,即將發生的事情恐怕比自殺要更恐怖許多。 他不是一個消極的憂鬱症患者,他也曾知道自己瀕臨精神崩潰邊緣,硬是把自己送到醫院,因為他知道不這樣,他可能會做出更恐怖的事情來。

 

下週即將出發去印度,這是一個讓人五味雜陳的國家,這次並非去旅行,希望能藉由這樣的志工模式,給40歲的自己一種新的想法,用不同的方式,看看究竟是否能產生新的東西。

live strong

 

 

 

arrow
arrow

    我在哈瓦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